凡關節炎,遇寒嚴重,遇熱緩解的,都可以用。
倪海廈醫師用此方治類風濕性關節炎,甚效。
實體中藥的烏頭,若沒有處理好,很容易中毒。用校正的話,就沒有這個問題,方便簡單又安全。
以下摘自醫砭:
來源:傷寒卒病論
【製法用量】
麻黃9克(3兩)
芍藥9克(3兩)
黃耆9克(3兩)
甘草9克
烏頭㕮咀,以蜜二升,煎取一升,即出烏頭6克(5枚)
上五味,㕮咀四味。以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去滓,納蜜煎中,更煎之,服140毫升;不知,盡服之。
【主治】
病歷節,不可屈伸,疼痛。
另,以下摘自網路:
烏頭湯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是張仲景創製的一首名方,原方用於治療寒濕邪痹阻引起的「寒濕歷節」。 本文用於治療傷科的各種痛症,並取得滿意療效。 認為其病因病機是:風寒濕三氣襲入肌膚,留着關節,加之正氣不足,寒濕痹阻經絡關節所致。
【主治】腳部疼痛,不可屈伸。寒濕痹證。治療症見關節劇痛,不可屈伸,畏寒喜熱,舌苔薄白,脈沉弦者。
【臨床運用】:本方主要用於風濕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小兒風濕性舞蹈病、坐骨神經炎、椎管狹窄、腰腿痛等屬上述證機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