薏苡仁。
以下摘自醫砭:
【性味歸經】
甘、淡、微寒。歸脾、胃、肺經。
【功效】
利水滲濕,健脾,除痹,清熱排膿。
【主治】
• 用於小便不利,水腫,腳氣及脾虛泄瀉等。本品甘補淡滲,功似茯苓。對於脾虛濕滯者尤為適用。若脾虛濕盛之水腫腹脹,食少泄瀉,腳氣浮腫等,多與茯苓、白朮、黃耆等藥配伍。又因其性偏涼,能清利濕熱,亦可用於濕熱淋證,如《楊氏經驗方》單用薏苡仁煎服,治療砂石熱淋。
• 用於濕痹拘攣。本品能滲濕,又能舒筋脈,緩和攣急。若風濕身痛發熱者,常與麻黃、杏仁、甘草同用,如麻杏薏甘湯。若風濕久痹,筋脈攣急、水腫,用薏苡仁煮粥服,如《食醫心鏡》薏苡仁粥。若濕鬱熱蒸,蘊于經絡,可與滑石、連翹同用,如宣痹湯。
• 用於肺癰,腸癰。本品清肺腸之熱,排膿消癰。若肺癰胸痛,咳吐膿痰,常與葦莖、冬瓜仁、桃仁等同用,如《千金方》葦莖湯;治腸癰,可與附子、敗醬草、丹皮配伍,如附子薏苡敗醬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