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三 咳嗽辨脈證并治模組:
1. 有聲無痰謂咳,乃由於肺燥或肺氣虛弱,不能咯出其痰。 兩手脈均虛細且澀或虛浮者,宜用炙甘草湯。
2. 有聲無痰謂咳,乃由於肺燥或肺氣虛弱,不能咯出其痰。 右脈洪大有力者,宜用清燥救肺湯。
3. 有聲有痰謂嗽,乃由於虛寒,脈見虛浮且緩,或沉細且弱者,是肺虛挾風症也,宜用黃耆建中湯。
4. 有聲有痰謂嗽,乃由於虛寒,脈見虛浮且緩,或沉細且弱者,是肺虛挾風症也,痰薄白者是濕痰也,宜用黃耆建中湯加薑半夏及新會陳皮。
5. 有聲有痰謂嗽,乃由於虛寒,若左關脈浮弦而右虛弱者,是風邪入於風木之藏也,宜用黃耆建中湯加荊芥、防風。
6. 有聲有痰謂嗽,若咳由夜甚者,或遇寒而發者,乃陰寒內伏也,宜用黃耆建中湯加補骨脂、胡桃肉。
7. 有聲有痰謂嗽,如見血者,肺絡傷也,宜用炙甘草湯加橘絡、藕節、白芨末、小薊炭、墨汁草。
8. 有聲有痰謂嗽,若痰黏厚者津液枯也,宜用炙甘草湯加天花粉、萎仁、川貝母。
9. 有聲有痰謂嗽,若痰黃且硬者,是胃火內燔也,宜用生地、花粉、萎仁、石斛、火麻仁、梨汁、竹瀝。
10. 有聲有痰謂嗽,乃由於虛寒,若脈弦緊者,是寒邪也,宜用小青龍湯。
11. 有聲有痰謂嗽,乃由於虛寒,若脈沉弦者,是飲邪也。見於左手者,是水飲在清道間也,宜用五苓散利之。
12. 有聲有痰謂嗽,乃由於虛寒,若脈沉弦者,是飲邪也。見於右手者,是痰飲在濁道間也,宜用控涎丹瀉之。
13. 若氣喘不能臥,右脈虛者,是飲邪在膈之候也,宜用苓桂朮甘湯摻入小半夏湯。
14. 若氣喘不能臥,左脈虛微者,是水氾為痰之症也,宜用附桂八味湯加靈磁石、牛膝。
15. 若氣喘不能臥,左關脈沉滑者,乃肝火上沖之候也,宜用龍膽瀉肝湯。
16. 若氣喘不能臥,右關脈沉滑且實者,是胃火內燃,上刑肺金之候也。虛體宜用北沙參、金石斛、瓜蔞仁、 花粉、生地、梨汁、竹瀝、浮石之類。
17. 若氣喘不能臥,右關脈沉滑且實者,是胃火內燃,上刑肺金之候也。實體可用調胃承氣湯,加入生地、萎仁、花粉以治之。
18. 肺痿肺癰之症作咳者,若吐濁沫而脈弱,或細數無根者,屬肺痿症也,宜用炙甘草湯。
19. 肺痿肺癰之症作咳者,若吐臭膿,胸中隱隱作痛,脈數實者,屬肺癰症也,宜用千金葦莖湯。
20. 肺痿肺癰之症作咳者,若吐臭膿,胸中隱隱作痛,脈虛細且遲者,宜用炙甘草湯。
21. 肺痿肺癰之症作咳者,若吐臭膿,胸中隱隱作痛,右寸脈洪實,而喘不能臥者,宜用葶藶瀉肺湯。
22. 肺痿肺癰之症作咳者,若吐膿如米粥,腥臭胸滿,振寒脈數,宜用桔梗白散。
23. 若咳而氣喘,目如脫狀,脈浮大者是肺脹也,宜用越婢加半夏湯。
24. 若咳而上氣,喉中作水雞聲,脈弦緊者,此風寒束肺,痰飲阻塞之候也,宜用射干麻黃湯治之。
25. 以上皆非。